笔者在对内蒙古地区多家煤化工企业环境问题诊断时发现,膜分离技术用于煤化工企业废水处理时涉及的环保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⑴超滤、纳滤以及反渗透等过程产生的废弃膜属于一般工业固废,部分企业存在不按规定处置的行为,存在一定的环境法律责任风险。
⑵蒸发塘长期自然蒸发产生的盐类由于成分复杂,一般应作为危险废物处置,而部分企业直接将其作为一般固废进行填埋,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⑶晾晒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蒸发量不足的问题,往往需要在池体四周或底部安装喷淋、造雾设备以加速水体的晾晒蒸发。造雾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细小水雾随风向池体周边区域飘散,溢出晾晒池的范围,水雾附着在池体周边植物与土壤上,蒸发后在土壤及植物表面会残留高盐结晶粉末,对周边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关于晾晒池工艺的一些问题的回复》对有关晾晒池提出了明确规定:晾晒池喷淋、造雾行为如造成晾晒池内有毒有害物质流失至周边土壤,则属于对土壤排污的行为,应当予以禁止。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是否允许企业建设加速蒸发设施,应按照环评要求予以认定。在技术可行情况下,有关企业应合理布置机械喷雾装置,做好运营期晾晒池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稳定运行,防止发生次生环境问题。同时,晾晒池厂界无组织排放浓度应满足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值要求。